微塑料会破坏土壤中的生态平衡。微塑料污染不仅会影响土壤孔隙度、通气性和透水性,导致土壤处于缺氧状态,还会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养分循环,Gao等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进行土壤微观实验,发现微塑料的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CO2排放,但未促进土壤N2O的排放,并增加了土壤pH值、溶解有机碳和氨氮的含量,说明微塑料可能影响全球碳氮循环。
关于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微塑料,而对生物可降解微塑料的研究较少。Feng等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聚乳酸微塑料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可能是因为其生物降解性高于传统微塑料。不同的研究结果都解释了微塑料污染土壤的复杂后果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也是生物累积的起点。
1、我国土壤污染的特点及污染物类型。【答案】:我国土壤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2)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4)土壤污染很难治理。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土壤污染物一般可分为三类。(1)病原体主要来自含病原体的人畜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凡直接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肥和污水灌溉或利用其底泥施肥,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
2、土壤污染是指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米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铜、汞、铬、镉、镍、铅等)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化肥、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质、寄生虫、病原菌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