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诞生。熟茶一词何时出现的?普遍把1973年作为人工磨损发酵,工艺诞生的元年,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普洱茶一直在用紧压茶国行到2003年才出台,普洱茶地方标准DB53TIO3杠,2003,标准中对于普洱茶的定义说的是后发酵的红糖茶,我们的理解就是熟茶或经过长期仓储陈化,呈现熟化后的生茶。如今还有一些光前辈一直都坚持这样的概念,只有熟茶才能叫普洱茶。

到了2005年,清茶清饼制样出现在大邑老同志饼茶的包装上,以此作为区分生茶和熟茶的标识。2006年7月1日,普洱茶地方标准修订版,DB53103杠2006正式发布。第一次按加工工艺,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虽然在1993年和2004年有关普洱茶的学术研讨会会有人提出过熟茶的概念,以大邑下关老同志为倒。2006年下半年,包装上才开始出现熟茶字样的品。

1、把普洱茶饼垫着包装纸一同放在茶盘上,不垫纸头也可以的。但是,垫一下,之后比较好收集散开来的茶叶。2、将普洱茶刀,从茶饼的侧面,慢慢插入茶饼。茶饼的边缘其实是很松的,稍微用刀划几下,表面的就会掉下来。如果你希望和店里一样,还能把饼包起来,那就弄一点边上的茶叶就可以了。3、来回摇晃茶刀,并慢慢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普洱茶刀慢慢得插进普洱茶饼里。

普洱茶包装破损不是好茶的。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有益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顺滑、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熟普是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为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备受普洱茶人推崇。

普洱茶有古董茶(1938年以前)、印级茶(1938年1967年)、七子饼(1967年2004年)等等,并区分成砖、饼、沱、散等大小样式,要鉴别普洱茶的好坏,我们可依据“四大要决”,“六不政策”来给予区别。“四大要决”即“清、纯、正、气”。清即闻其味道要清,不能有霉。“纯”即辩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正”即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六不政策是,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准。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像,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虑,只要以“四大要决”和六不政策为依据,我们就可以区别普洱茶的好坏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